时间:2023-06-16 16:06:37 | 浏览:42
女兵班站岗执勤。
女兵徐惠琳进行电台操作训练。
女兵唐泽源进行射击训练。
女兵张卓进行刺杀训练。
女兵班进行爬山适应性训练。
女兵通信保障现场。
这里,平均海拔5300多米,位于喀喇昆仑高原腹地。
这里,长年冰封雪裹,氧气稀薄,人迹罕至。
这里,常年盛开着一朵朵“雪莲花”。她们扎根在生命禁区,坚守在三尺机台、钢铁战车、战地诊所,用青春书写忠诚、践行使命。
她们经历雪域高原的洗礼,脸庞早已褪去了青涩,写满了坚毅。
她们,就是新疆军区某师的女兵。
挑战自我——
“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清澈湛蓝的天空,悠悠飘动的白云,洁白神圣的雪山,自由奔跑的藏羚羊……这是女兵徐惠琳一直心心念念的高原美景。
入伍前,徐惠琳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读书。说起从军这个话题,她说:“一开始只是想到部队锻炼一下,从未想过自己的军旅人生,会和高原有了交集。”
从校门到营门,一向争强好胜的徐惠琳开启了“闯关”模式:登台演讲、体能“特三”、比武夺冠……在天山脚下的营区崭露头角,她决定到离天最近的地方挑战自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上高原,徐惠琳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整天迷迷糊糊,只能躺在床上吸氧。
昏沉了几日,徐惠琳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严峻的考验让她陡然明白,想要在高原扎下根来,与其被动适应等待,不如主动拼搏追逐。
趴在地上练习据枪瞄准的徐惠琳,努力调整着呼吸,认真体会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这些在新训时早已熟练掌握的动作要领,上了高原,让她力不从心,只能花更多时间苦练。
为了防止身体冻伤,徐惠琳和战友们一样,每据枪训练10分钟左右,就把落满雪花的枪支交给下一组战友,赶紧转到手榴弹投掷训练场。
两个月摸爬滚打,女兵们最大的变化是体重明显下降了。对此,徐惠琳和战友们也不忘互相调侃:“找到了最好的减肥方式。”更大的收获在后面。经过层层选拔,她成为女子导弹发射站1号操作手。
面对新挑战,徐惠琳又发起了冲锋:从理论到实操,再到协同配合,每天训练要上下战车近百次,身上不时会留下瘀伤划痕。
一次,徐惠琳不小心从战车上摔了下来。“别着急,训练要讲究循序渐进。”班长郭亚辉赶紧过来安慰。
话虽如此,可上级对新装备训练考核验收在即,作为1号操作手,自己能胜任本职工作吗?能给集体争光吗?想到这些,徐惠琳又坚持爬上战车……
转眼,考评如期而至。
根据要求,徐惠琳和战友们要驾驶导弹战车机动到距驻训地90余公里的陌生地域,展开“对空作战”。
百日磨一剑,今朝显锋芒。能否通过上级的检验?徐惠琳既紧张又兴奋。
在焦急的等待中,女子导弹发射站终于等到期待已久的指令:“敌”可能派遣空中力量进行突袭,女子发射站必须在规定距离内完成对“敌机”的搜捕和跟踪任务。
操作仓里,徐惠琳沉着冷静。她按照操作规程迅速启动雷达,进行全域搜索。每一秒钟都牵动着她和战友的神经。
“西北方向发现目标!”很快,徐惠琳准确捕捉目标。随后,她持续向指挥部准确通报目标空情。
最终,模拟导弹精准命中“敌机”,圆满完成防空任务,受到上级表扬。走下战场,徐惠琳在日记中写道:“军旅人生或许没有那么多能够借力的东风,但终有一天你会依靠自己的力量,飞向更高的天空。”
证明自我——
“梦想如逆旅,一苇足以航”
从岭南入伍的上等兵唐泽源,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这个梦想,一度让她难以释怀。
大学毕业那年,唐泽源怀着一腔热血准备报名参军,父亲却泼来一盆冷水。
唐泽源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她心中一直崇拜的偶像。她想不明白,能到部队锻炼既是延续父亲的军旅情怀,也是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为啥不支持?
天生倔强的唐泽源没有跟父亲打招呼,毅然登上北上的军列。她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入伍以来,她一次次尝试着证明自己:新训争上标兵榜,下连争当通信尖兵……
进入高原驻训点后,为尽快完成通信组网,唐泽源跟着班长拉线接线,安装调适通信设备,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时间一长,她的左右手两根食指被被覆线勒出一道深深的黑色印痕,想洗掉都难。
相比于接网,维护线路是通信兵最头疼的事。通信兵每周要进行常态巡线,通信中断了还要进行专项巡线。
一天上午,总机与1公里外的营区断了通信,唐泽源跟着班长徒步巡线。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她们不知道具体是哪个位置出了问题,只能沿着线路一点点排查。爬陡坡、下浅沟,短短1公里的距离,她们巡查了一个多小时,才发现裸露在外、被车轧断的线头。
接好电线并回到通信值班室,唐泽源早就累得精疲力尽、头重脚轻。即便这样,她仍拿出密语表默默背记。
“梦想如逆旅,一苇足以航。”经常给自己打气的唐泽源专业水平提升很快,在单兵专业比武中,顺利拿下两张获奖证书。
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唐泽源把两张获奖证书寄回了家。入伍之后,她除了往家里发过一条“你看我行不行”的短信外,就再也没有给父亲打过一个电话。
中秋节那天,唐泽源意外收到了父亲寄来的包裹,里面有她最喜欢吃的白切鸡和一封信。带着胜利的喜悦和满足,她一边大口地吃着白切鸡,一边漫不经心地打开父亲的来信,可读着读着眼睛湿润起来。
原来,父亲的关心爱护从来就没有缺席。那时,她只看到父亲不送自己到人武部,却不知道自己到人武部报到后,父亲曾驱车上百公里到役前集训基地,隔着栅栏望了她近半个小时;从来不看电视的父亲,如今目光停留最多的就是军事频道……
唐泽源不仅打开了心结,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一身绿军装的分量。她觉得不负高原此行,就像她喜欢的一首小众歌曲《像花儿一样绽放》唱的那样:心中装着理想,梦想就在不远前方……
前不久,唐泽源作为训练尖子代表,为全师官兵演示了天线架设、卫星通联、短波电台开设等通信专业课目示范,圆满完成任务。
升华自我——
“心中若有景,花香自满径”
去年年初,在大学学习法学的上等兵张卓,给自己制订了一份学习计划,为将来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不承想,计划还没执行,部队就要开拔到高原驻训。高原环境恶劣,医护人员不可或缺,包括张卓在内的所有卫勤人员都必须上山。
张卓在高原感受更直观的是,作为卫生连战士,她的工作少了点战斗班排的硝烟味儿,更多时间都是在值班、巡诊、发放药品、收容病号,待得越久,越让她感到枯燥又焦虑。
而发生在身边的两件事情,让张卓看到了平凡坚守的意义——
一天,门诊室接收了一名病号。病号名叫宋超,是一名上士工程机械操作手,送来就医时已陷入昏迷。
在高原待了这么久,张卓没有丝毫慌乱,应急处置有条不紊。接下来的一段对话让她格外动容。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看到宋超睁开了眼睛,值班医生关切地问。
宋超微微转过头来,看了一圈周围,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一连反问了几个问题:“现在几点了?车库搭建作业完事了没?新到的自卸车入库了吗?”
而另一件事,则发生在同批入伍的女兵张婕身上。
入伍前就奔着要当坦克女兵的张婕,如愿分到了坦克连,可被分到了修理岗位上。
“就算开不上坦克,也要‘治’得了坦克。”张婕很快调整好心态,决心干一行爱一行。在高原上,坦克战技术性能下降,容易出现故障,张婕和战友们总会使出浑身解数,第一时间把“趴窝”的铁甲猛兽唤醒。
一次,张婕一行抢修坦克,为了便于操作,右手没有戴手套,结果几个手指头被冻伤。来门诊拿药时,张卓满是心疼,可张婕反倒是很轻松的样子,说这次故障排除时间比以往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这些平凡又感人的故事,让张卓对“心中若有景,花香自满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认识。她相信,不是所有的坚守都会有结果,但正是因为有人去坚守,很多事情才会变得有意义。
从那以后,张卓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服务质效的同时,还努力发挥自己所学的法律专业特长。去年7月,她在师里组织的“三个到一线”活动中,担任起了法律咨询人员,巡回为官兵提供法律援助。
那段时间,张卓走遍了昆仑腹地10多个驻训点位,也结识了很多像她一样坚守在高原战位上的女兵。
回到岗位后,张卓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她收集每一名女兵在坚守岗位时的笑脸,悄悄为大家制作一本电子相册,作为此次高原之行的纪念礼物送给大家。(积辉、廖国全、赵碧峰、李仁锡、黄飞皓、张子龙)
来源:中国国防报
女兵班站岗执勤。女兵徐惠琳进行电台操作训练。女兵唐泽源进行射击训练。女兵张卓进行刺杀训练。女兵班进行爬山适应性训练。女兵通信保障现场。这里,平均海拔5300多米,位于喀喇昆仑高原腹地。这里,长年冰封雪裹,氧气稀薄,人迹罕至。这里,常年盛开着
一、典籍摘要1、《本草纲目拾遗》:“性大热,为助阳要药,能补阴益阳,老人阳绝者,浸酒服,能令八十者皆有子。性大热,治一切寒症。治痘不起发及闷瘄闷痘,止用一瓣,入煎药中,立效,屡试皆验(陈海曙云)。”2、《修订增补天宝本草》:“治虚劳吐血,腰
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荧屏上展现后,稻城亚丁的绝世风貌就风靡全国,一炮而红,在2018年抖音网红景点中排名全国第二。实际上,早在美国书籍《消失的地平线》问世时,稻城亚丁就已展露人间,一时轰动全国的旅行者们。他们将其称为“水蓝色星球的最后一
心回到坚实的土地眼睛从流水上升起宽广盛大的夏季啊所有生命蓬勃而狂放太阳叩击湖泊的水晶门赤脚的笛声在星光下行走无依无凭,朵朵百合悬浮是飞翔于水中天空的鱼群的梦幻而我们站在时间的岸上皮肤粗糙,黝黑,明亮东南风不断吹送使我们的歌声,我们的梦想马队
当日,从四川省海螺沟景区疏散的200余名当地群众、游客和工作人员等搭乘直升机抵达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9月7日,首批从海螺沟搭乘直升机疏散出来的滞留人员抵达泸定县磨西镇。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9月7日,首批从海螺沟搭乘直升机疏散出来的
9月7日,从四川省海螺沟景区疏散的200余名当地群众、游客和工作人员等搭乘直升机抵达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图为当日,首批从海螺沟搭乘直升机疏散出来的滞留人员抵达泸定县磨西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8日03版
又见都江堰ID: youjiandjy 雪山里的公园城市,又见都江堰一切美好......城垣青青城门洞开来接我的是年方及笄的鸟语在青青城楼上幽幽林丛深处那是你的眼睛吗,澄澈如泉洗却我厚厚尘虑▲图①据艾斌 许多城都离我远去了在旅途中丢失的许多
窗外虫鸣鸟唱,欢快得很~空气清新,生机勃勃,一场春天,从三清山开始~图源 | 微信粉丝@秋天图源 | 微信粉丝@秋天图源 | 微信粉丝@张顺万物复苏,绿意融融时光的脚步匆匆在三清山的山色里树木换新颜全山都在努力酝酿出一场春的旅行~图源 |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神奇,即便我们每天歌颂世界是如何的奇妙也歌颂不完。要说对美的创造,大自然则是最好的造物主了。在福建省龙岩市的连城县境内,有这么一座叫冠豸山的旅游景区,该景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后天人为的建造,而是全部归功
作为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的黄果树瀑布,早已让国人所熟知,它的影像甚至出现在人民币中。今天我将用镜头带领大家走近这个神奇美丽的瀑布以及它身旁一条曾经牵动中国命运的公路,讲述那段尘封已久的故事。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管辖的镇宁布依族苗
我们日常审美的对象,多数是人自身以外的对象,比如文学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如果以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作为审美对象,结果会是怎样?在中外文学史上,这样的作品其实是非常多的,比如自传体作品就属于这一类。只是从内容上看,自传体作品往往写实的成分较多,
读完石钟山的长篇小说《向爱而生》,让我不禁想起他不久前推出的另外两部作品:一部是以作家早年生活为题材的自传体散文集《重逢》,另外一部是讲述一位革命前辈终生为烈士守墓的中篇小说《守墓人》。这三部作品看似不相干,但作为同一位作家的“孩子”,还是
来源:恩施地心谷景区关于地心谷景区发生一起游客坠落事件的通报2022年7月22日15时50分左右,一上海籍游客潘某(10岁) 在家人陪同下游玩我公司地心谷景区“步步惊心”项目时,不慎从悬空桥上坠落。事故发生后,景区第一时间将潘某送往恩施州中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通讯员 胡正文6月27日清晨,一名观日出的年轻女子在杭州西湖边的宝石山失足摔下十米高的山崖,目前已送医院,生命体征稳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西湖景区保俶消防站了解到,这名女子当天和朋友结伴上山看日
2019年8月,由岐黄学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平,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詹亚华教授主编,近百位专家历时近10年编著的《本草纲目新编》正式出版。全书500余万字,以金陵版《本草纲